京佳教育
人文常识部分关于诗句的考查一直是常识判断部分的重点。
综合有关“诗句”的题目来看,主要有四种形式:一种是诗句与作者的对应关系;一种是诗句描述的对象;一种是诗句所传递的时节,还有一种是诗句和地名的对应。诗句与作者的对应关系这类题型,考生只要熟记诗句的出处以及作者,拥有足够的量,就可以迎刃而解,难度较低,但涉及到的知识量较多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,可以阅读一些唐诗、宋词,一方面积累知识,另一方面从诗词中感受其中的韵感。诗句描述的对象这类题型,一般都把与某物相关诗句整合在一起,设置一个迷惑性选项,来考查考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。诗句所传递的时节这类题型,一般给出完整的内容,让考生去判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时节。考生可以通过诗句的内容来进行适当的推断,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。诗句与地名对应这类试题有难度,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,不仅需要考生了解诗句中所含的地点,还要了解相应的现代地理的名称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一个地方的名字也会随着变化,这就又要求考生对历史有的了解。因此,这类题型考生要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备考,方能有较好的效果。
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本部分的内容,下面结合例题来进行说明:
【例1】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( )。
A. 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——王昌龄
B. 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——李商隐
C. 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——李白
D. 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——杜甫
【京佳解析】A。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出塞》,意为: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,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。对应正确;B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从军行七首·其四》,意为:守边将士,身经百战,铠甲磨穿,壮志不灭,不打败进犯之敌,誓不返回家乡。对应错误;C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《凉州词》,意为: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,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。对应错误;D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《燕歌行》,意为: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,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,对应错误。故选A。
该题是列出诗句,后面跟着作者,要求考生判断对应的对错。此类题型并不难,所给诗句也属于平时接触较多的诗句,只要考生认真备考,此类试题将不会失分。
【例2】我国古代“金”“石”“丝”“竹”指代不同材质、类别的乐器。
下列诗词涉及“竹”的是( )。
A. 深秋帘幕千家雨,落日楼台一笛风
B. 哀筝一弄湘江曲,声声写尽湘波绿
C. 珠帘夕殿闻钟磬,白日秋天忆鼓鼙
D. 主人有酒欢今夕,请奏鸣琴广陵客
【京佳解析】A。在乐器中,“金”“石”“丝”“竹”中的“金”指金属制的乐器,“石”指石制的磬,“丝”指弦类乐器,“竹”指管类乐器。因此,“笛”属于竹乐器,“筝”“琴”属于丝乐器,“磬”属于石乐器。A项提到了“笛”,符合题意。故选A。
此类试题属于诗句与描述对象相对应的题型,此类题型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考生通过读题会感受到相似的对象,然后进行区分。就这道题来说,该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。不仅需要考生了解什么是“金石丝竹”,还需要考生了解它们在历史文化中的别称,或者是在历史文化中的类别。
【例3】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,排列正确的是( )。
①桃符呵笔写,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,登高会昔闻
③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
A. ④②③① B. ①④③② C. ②④③① D. ③①②④
【京佳解析】B。“桃符呵笔写,椒酒过花斜”出自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《己酉元旦》。诗人写的是关于古时候元旦即春节期间发生的事情,诗中的“桃符”即指春联,因此,①是春节(农历正月初一);“九日黄花酒,登高会昔闻”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《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》,九月九日是重阳节,有喝黄花酒,即“菊花酒”,及登山的习俗,因此②是重阳节(农历九月初九);“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”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《乙卯重五诗》,吃粽子、插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,因此③是(农历五月初五);“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”出自五代至北宋初年李昉的《太平御览·时序部·卷十五》,吃寒食是寒食节的习俗,因此,④是寒食节(清明节前一天)。故选B。
【例4】下列哪一首诗描写的景色在今天四川省境内?( )
A. 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
B. 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
C. 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
D.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
【京佳解析】A。A项正确,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绝句》,大意是“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长年不化的积雪,在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”。“西岭”指岷山,位于四川省境内。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,描写的景色在今天四川省境内;B项错误,该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,描写的是长安(今西安)的早春美景;C项错误,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望天门山》,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;D项错误,该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,描写的是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,“庐山”位于江西省九江市。故选A。
此题有的难度,需要考生能够准确找出诗句所蕴含的地理位置,同时与现代地理相联系,从而做对题目。
文章关键词: 公务员行测备考
上一篇: 公务员行测备考:资料分析之直除法
下一篇: 公务员行测备考:常识判断之在历史中畅游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